中国道路杂思路 12.2 第十二章 理想中國(2)

 12.5  舊文化思想無法承載新時代

無論如何評價近代以來的西方社會文化與思想,包括作為兩極的馬克思主義與自由民主意識形態,都是近代人類思想的燈塔。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社會財富的累積,二十一世紀的人類社會無論是全球還是中國似乎都走到一個關口。近代而言是工業革命時代以來重要的變局與關口,就人類歷史而言則是所謂軸心時代,兩者都是新時代的關口。處於關口時代的社會,往往是新思想的累積與爆發的社會時代,而人類的思想累積與爆發都是與社會的物質生產手段有著密切的關聯。

軸心時代可以說是人類由採集與狩獵逐步轉化為穩定的農業生產,標識是穩定的農業生產帶來財富的剩余,人類走出以往食物不足與受困於自然環境的生存困境,穩定的農業生產與食物的富余使人類可以定居,由群體部落進而組成復雜的社會。農業生產與食物的富余就是軸心時代的社會物質基礎,而社會新的形態的發展過程與成熟都需要新的文化與思想積累與襯托。思想成熟的表現是人類第一次出現系統的思想理論,哲學的以及宗教的思想理論。而近代工業化則帶來人類手臂的延長與社會財富的暴增,工業革命也自然需要一個文化思想與技術的相適應以及累積過程,標識是社會生產效率的提高與社會流通暴漲,人類由小社會走向大社會。大社會的重要特征就是資訊與人員流動的加速,社會各群體與階層,以及過去相對隔離的區域與群體被捆綁成為有機的整體,結果就是文化思想的交流,觸發新思想的產生,加速社會的變革甚至革命。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使許多人可以脫離物質生產的活動,社會出現專門從事思想與文化生產的群體,也出現分門別科種類繁多的關於思想與自然知識各種學科。這也是文化思想成為引領社會的根本力量的社會環境。

復雜的思想意識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根本,而從事文化思想生產由社會的個體行為成為社會的群體行為,也是人類由自然人物質人走向精神人或哲學人的標識。在近代以來的西方社會,特別是現代社會,許多社會現象,包括文化思想法律都以一定的哲學思想為依據,這些哲學思想通過種種文化宣導也影響與引導了社會大眾個體的行為模式。思想是文化文明的基礎,哲學思想是現代西方文明的基礎,西方哲學思想追究事物或物質的本質本源,從而產生嚴謹的理論系統,而中國傳統思想或哲學注重於事物的表現或表征,結果多以表像關聯為基礎的術的運用,研讀經典固守成規成為傳統文化思想習性,知識的積累也隻能停留在割裂與碎片化的階段,或走向虛無,缺乏形成系統的理論因素,這是中國傳統思想停滯的一個內在原因。無論是自然還是精神,物質還是意識,哲學理論或文化思想,物質與自然都是生命最根本的底線,而思想卻是人類進步進化的台階。走向高科技的時代,人類社會競爭的不僅是科學技術知識的開發能力,也是產生新思想的文化能力。

站在二十一世紀初的人類,無論是三百年來的工業化進程,還是三千年軸心時代的關口,新思想的引導都是唯一向前的台階,也是唯一可能的路徑,對於人類如此,中國更是如此。中華民族的復興與中國夢是縈繞每個中國人內心的祈盼,然而現代社會任何的社會事件或活動都有其內在的文化動因與思想基礎,何況一個民族復興與新文明之夢。如果中國夢與中華民族復興的物質基礎是改革開放走向工業化,以及物質財富與知識經驗的積累,這個物質基礎也許使中華民族與各發達國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線,同一平台,那麼未來社會的目標與思想基礎又是什麼,這裡指的是社會的發展形態與以為基礎的的思想理論,人文哲學依據。

在人類這個大家庭中,中華文明與中華民族無疑是一個特殊的文化群體,中國的現代化也走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所謂不同也是以西方社會為現代社會模板的比較,然而其不同的特殊原因是什麼,為什麼中國成果碩然卻備受質疑或疑慮,這都關乎一系列的的思想與理論問題。縱觀幾千年中華民族走過的道路,與近代中國工業化經歷的艱辛歷程,其根本原因都是傳統文化與思想的痼疾。思想作為人類進步進化的台階與文明的基礎,以中國傳統社會特有的文化歷史,思想卻是中華文化文明的短板,甚至是致命的短板,窒息了社會文明的進步。中國人常說揚長避短,然而思想是現代社會的根本,現代文明的根本,是避不開的短。如果認為中國社會完全依靠中華的文化思想走出工業化現代化的道路是非常危險與無知的,這將使中國忽略自身思想的缺陷而陷入危境。中國幾十年的改革開放,在西方文化思想理論的舞台上演繹了民族復興的大戲,即使撇開二十世紀末幡然成為潮流的自由民主的意識形態,作為體制理論基礎的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同樣是來自西方的思想理論。舊中國是在外力的脅迫下為救亡圖存,不得不吸取西方思想以為救亡之道。中國是在西方社會先進發達的社會鏡像對比引導下,一步一趨完成社會工業化的歷程。


中國所做就是對西方思想已不僅是取長補短,取西方思想之長補中國之短,而是以西方現代思想革中國舊文化之命,洗心革面以治病救人,取西方思想之長成就中國現代化的思想基礎。而實現工業化與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仍然要依靠西方社會思想的拐杖繼續前行,而將與西方社會站在同一起跑線的中國依靠西方思想的拐杖還能走多遠。

然而客觀地說,西方思想之長,不論是自由民主還是馬克思的理論在社會現實實踐中都遭遇瓶頸。這些意識形態遭遇的社會瓶頸都制肘著相應社會的發展,所謂中國特色僅是繞開意識形態瓶頸的權宜的解釋,以社會最大利益,也即是社會發展為根本,繞開意識形態教條捆綁的解釋。不同國家與地區都各有特色,為什麼僅有中國強調特色,而中國特色既不符合作為主流的思想意識,也不符合所謂普世價值,似乎‘特色’並不具有讓人信服與經得起批判的思想理論基礎,這也是中國特色受質疑的主要原因。


全球走入二十一世紀,中國也必然站在世界文化與科技的前沿,現有的西方意識形態理論面對東西方社會現實都是捉襟見肘,中國特色的權宜解釋,僅是使中國避開僵化的意識形態理論捆綁的說詞,難於引領中國走向未來,這也是為什麼中國面對西方輿論的攻擊總是回應乏術,思想理論的缺乏是根本原因。中國需要新思想,新思想是中國持續發展繞不過的關卡,卻是中華文化短板與痛。中國當代社會由於中國社會現實的種種弊端,變革與進步中的中國社會需要思想的引領,中國傳統文化也出現回潮,這也是對社會發展需要思想引導的一種回應。然而傳統文化思想回潮,觀其種種不過是以現代文化思想的新概念解釋舊思想,換了藥引子的藥仍是舊藥,貼新標簽的老酒依然是老酒,新觀念解釋舊文化思想仍然是舊思想,用新概念新內涵包裝傳統的舊文化思想以引領新時代,不是無知就是昧於自欺。毫無疑問,舊文化思想沒有引領中國的工業化,同樣也無法承載新時代。中國需要新思想,呼喚新思想,引領時代的新思想。


12.6  理想中國首先是思想中國

大一統中國與中華共同傳統文化是理想中國的物質與文化思想基礎,理想中國不僅是經濟大國強國,更應該是社會文化與科技大國,而文化與科技大國的根本基礎就是思想。人類社會,思想是一切社會文化文明的根基,即使原始社會也有其相應的原始思想文化,而現代高度發達與文明社會更是各種文化思想激蕩的成果。人類歷史不存在沒有思想基礎的社會文化文明,曾經的蘇聯,社會物質生產力與科技軍事能力,以及文化都是世界超強。然而強大卻是表面的,社會文化與精神的基礎就是思想,蘇聯對內是革命與威權建立的國家,各民族缺乏堅實的社會統一文化思想,以意識形態革命理論作為國家與社會的基礎,當國家無法達成社會大眾的利益,威權統治甚至恐怖專制就成為維系政權的必然手段,意識形態與威權也必然阻礙社會新思想的產生,社會物質生產與文化思想受到人為的阻礙,社會危機不可避免。蘇聯一夕坍塌,其根本原因就是作為社會思想基礎的意識形態思想的僵化,無法適應時代的變化,最終是社會思想空洞化,無法解決社會經濟問題,受外來文化價值誘導而亡國,本身就是思想僵化與意識形態思想理論教條化空洞化的必然結果。沒有文化思想基礎的社會繁榮或文明是不可持續的,或者說經濟帶來的文化繁榮,如果不能催發出新思想新文化,從而建立以新思想新文化為基礎的文明,這種繁榮將是不可持續的,原因在於新文化新思想是新文明的台階,在新台階之上就必然帶來社會思想進步與提升,如果未能產生新文化與思想,社會文明就不會有任何實質改變。中國歷史上新皇朝也會帶來盛世與繁榮,然而往往都是前皇朝崩潰與戰亂后的社會經濟與文化恢復,這種恢復由於未能產生新思想新文化以成為社會進步的新台階,也就無法避免皇朝走向頹廢與腐敗,周期性興替依然如故,這即是社會固有文化思想的弊病,而社會本身也無法產生新的思想以阻止周期性顛覆。

一個有幾千年人治文化歷史的中國社會,社會大眾普遍存在跟著權威走的文化心理習性,而意識形態思想理論作為執政黨的思想理論基礎,在長期的輿論引導與教育宣導下也必然成為社會文化思想與社會實踐的准則,規定社會發展的方向。意識形態教條的不切實際,改革開放前的經驗教訓,都是中國走出意識形態與走向改革開放的歷史與思想過程,中國特色與初級階段就是對意識形態教條的切割與防火牆。堅持意識形態思想理論,當改革或社會發展出現問題或阻滯,就可能走回意識形態原教旨的老路,或走向相反的意識形態之路,即自由民主普世價值的道路,這是一條自我否定自我毀滅之路。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日益富有,中國必挾於強大的經濟力量走進世界舞台中心,中國將不僅是經濟大國,政治中國,還應該是文化大國與思想大國,而思想大國則是一切最根本的基礎。很難想象一個沒有思想的文化社會,一個沒有新思想的民族文化復興,一個站在舊有思想理論基礎上的民族文化復興,或思想萎縮猥瑣與停滯的文化大國,而一個沒有思想的經濟大國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經濟土豪。歷史上曾經幾度經濟強盛的中國就是一個經濟土豪,由於自身文化無法產生新文化思想隻能在不斷的坍塌與重建中輪回,最終在人類歷史長河的文化文明競爭中,被工業化的西方所打敗,幾遭滅頂。面對船堅炮利的西方,古老華夏對作為工業化基礎的科學技術知識,社會文化思想諸多人文概念與基礎更是一無所知,這一切都是文化思想的缺失。沒有思想的大國,無論是文化還是經濟的軍事的強權,都將是不可持續的,前蘇聯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証。前蘇聯的坍塌不僅是經濟的坍塌,首先是思想的坍塌,思想的禁錮與貧乏,無法解釋解決所遭遇的社會與經濟問題,最終引發對體制及其思想體系的質疑,對思想體系的質疑使黨與國家失去精神基礎與正當性,國家領袖與社會精英失去方向,受外力誘導而拆解國家。中華民族的復興應該是一個理想的中國,理想中國必然是具有新文化新文明的中國,而新思想是唯一的基礎。


12.7  思想 中華復興必須克服的瓶頸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中國也必然站在世界經濟,以及文化與科技思想發展的前沿。這就意味著西方原有文化思想適合中國國情的已幾為所用,不盡適合中國國情的也以中國特色敬而遠之,再者世界處於走向全球化的時代,而現有社會思想理論框架是以人類工業化物質生產為基礎,這些社會思想理論具有強烈的工業化與資本積累的時代背景與社會基礎,不論是贊成還是否定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或相關政治體制都帶有明顯的意識形態理論偏見與色彩。人類社會正走向后工業化與全球化時代,現有的意識形態理論未必仍然還具有思想引領作用,至少在面對現實社會的困境已說明,各種意識形態的理論對社會問題分析需要做更進一步的細化與拆解,追求事物的本質與根源,提出新的理論思考,使思想理論成為活理論,而不是死教條。站在發展的前沿決定中國不再僅是模仿與追隨者,而將成為可能的開拓者之一。這就意味著西方文化思想所具有的台階與舞台的基礎,以及引導作用在某些方面將隨之消失,或不在具台階與根本的指導的作用,就如同所謂的后發優勢亦不復存在,東西方都同樣面對新的環境與前沿,不再有現成或成熟的技術與理論包括社會人文思想理論可以借鑒。

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累現佳績,卻頻頻遭受西方媒體與政客打著普世價值的旗幟,肆意抹黑攻擊。相對於經濟增長乏力的西方社會,經濟實力不斷增長的中國無疑挑動西方沙文主義脆弱的神經,然而西方輿論對中國的圍毆背后其實就是國家利益與文化的沖突,面對西方輿論攻擊中國回手乏力,這都說明無論東西方在思想上都停留在冷戰時期,攻擊者與回應者都以舊思維或原有意識形態思想面對全球化的新世紀。新世紀需要新思想,中國的持續發展需要新思想的引導,這不僅是科學技術眾多學科,也包括社會文化理論的發展。發展需要新思想,中國需要新思想,全球化需要新思想。新思想是未來發展的瓶頸與燈塔,掌握正確的新思想就是二十一世紀的引領者。

一個有著悠久歷史與古老文化,然而新思想貧乏的大中國,是否隨經濟與社會發展就必然產生出新的社會思想,恐怕未必,新思想的產生需要社會的文化底蘊與氛圍,中國歷史與文化表明新思想是中國文化思想的短板。思想是文明的根基,社會文明的依附,沒有新思想無以建立新文化新文明。日本社會或許是一個例証,曾經經濟迅猛發展的日本,經濟力量讓人驚異,最后証明其僅是常青藤而沒有長成大樹,而大樹就是社會文化與思想的引領者支撐者,日本最終依然是西方社會文化思想的依附者,而不是新潮流的引領者,這也許與其國家體量有關,也與本身社會文化思想有關,與其社會所處時代也有關系。法國與德國經濟體量都不如日本,卻通過聯合成為歐盟領袖而影響世界,這就是文化與思想的引領,這如果不是全球化的開端,也應該是全球化進程中具有深遠影響的事件,對歐洲社會文化與思想同樣是新裡程的標杆。反觀同樣是做為西方與歐洲大國的英國,從加入歐盟,在歐盟中扮演的角色與作用,直至退出歐盟,處處以自身國家利益為優先,思想模式仍然停留在二十世紀中上葉,對歐盟的傷害遠多於助益,罪責將被時代淘汰成為三流國家。

中國社會與傳統文化缺乏對社會現實與歷史本質的追問或哲學思考,成為社會思想停滯不前的根本原因,這有社會文化的習性傳承,也有社會思想自我禁錮的因素。歷史文化上中國社會對社會歷史與事件多有詳細記載,然而對歷史與社會的研究都注重於相關人物對社會與事件的過程與影響,或注重於現象忽略背后的本質因素。中華傳統文化深受道教浸淫,注重於表像關聯,追求術或技巧的運用,而忽略事物本質,這是文化的思想根源。而傳統的人治社會,社會思想文化活動受威權禁錮,也必然影響對歷史與社會的研究,更不會追究所謂社會歷史事件背后的本質原因。缺乏對社會歷史事件的本質追究,也就無所謂從歷史吸取經驗與教訓,這也是中國傳統社會周期性顛覆的根源所在。中國的歷史就是對歷史的記載與陳述,缺乏思想的批判,也就不會有歷史的總結與進步。現代社會,意識形態成為社會體制的思想理論基礎,社會思想也局促於意識形態的框框,不斷地解放思想就是為了解脫意識形態的束縛。

中華民族及其文化的復興首先是思想的復興,經濟的發展不過是文化復興的物質基礎與社會環境的必要鋪墊。沒有思想的文化是沒有生命力的,思想不僅是社會新文化與文明的燈塔,也是新文化的基礎,文化復興離不開新思想,舊文化思想無法承載引領新時代,中華民族要實現文化的復興,首先必須突破社會思想的瓶頸。

要突破思想瓶頸就要突破傳統文化思想的窠臼,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全面客觀理解消化西方哲學思想是突破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窠臼的最根本方法。西方人文思想引領人類走向近代化與現代化,中國就是沿著西方近代人為思想的道路實現了工業化與現代化,西方文化思想也必然是中華文化復興的思想源泉之一,即要借鑒西方文化思想,又不能讓思想理論特別是西方思想理論概念遮蔽或阻礙中國社會新思想的萌芽,思想理論僅是工具,可能的真理,不是上帝,更不是不可逾越的戒律。

中國傳統文化思想長於表象觀察歸納,重於技巧與術的運用,靈活而不拘於陳腐,偏於實用而忽略本質,缺乏形成系統理論的文化傳統與自覺。不形成系統的理論,也就不會建立新的社會思想批判平台,社會思想的進步就是不斷的思想理論平台的建立與批判拆解,在新思想的創建與批判,以及不斷拆解中進步。

揭示事物本質的理論系統與中國傳統文化術的運用也並非截然分開。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在理論上是基於社會現實分析的手段謀略理論的運用,也即是術的運用,社會工具性,技術性的闡述與理論,而不是社會哲學本質性的闡述,這也許是受意識形態思想理論的遮蔽或對意識形態思想理論的規避。注重運用,忽略社會本質,本質涉及意識形態理論的基礎,這是原教旨主義不能接受的,這也是對不爭論最佳的注解。然而改革開放有了正確的結果,就是做了對的事,就必然有其背后契合事物本質的依據,最根本的不論毛澤東思想還是鄧小平理論都是以最大利益為出發點。革命時期敵強我弱,生存是最大利益,生存就是到農村去,到適合革命力量生存的地方去,經濟建設時期就是發展,就是打破意識形態思想框框,給社會大眾帶來最大最實惠的利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准,這個標准就是利益,大眾利益。利益是生命的本質,是檢驗社會思想理論的根本,也必然是催生新思想的根本。克服社會的思想瓶頸,不僅要打破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思想框框,也要打破自由民主意識形態作為普世價值的思想框框。


思想需要自由的空氣。人文新思想的產生並非簡單的知識與經驗的累積,更非空穴來風,而是社會發展本質的觀察與分析,從而得出社會發展的新的思想理論。觀察與分析不僅是一個思想不斷發展的過程,更是一個不受任何框框約束的思想激蕩,這些思想激蕩不受任何思想清規戒律的約束,包括宗教的文化的,以及意識形態清規戒律的約束。思想僅受所研究事物物質現象與物質規律,以及物質本質的約束,物質存在是一切思想意識的根本與基礎,離開物質的根本與基礎,思想將成為不切實際虛無縹緲的空想。所以思想唯一的限制就是物質的基礎,除去物質基礎的限制,思想的任何活動,思考觀察分析與激蕩或批判都是不受限制的,包括任何精神意識,以及現有意識形態理論的限制,也即是自由民主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理論的限制,否則思想必然受到壓抑而失去健康生長的空間,猶如將思想裝到了框框甚至籠子裡,最后使思想失去激發新思想的活力。思想需要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空間,思想生命的源泉就是物質存在與現實社會的堅實大地,除此之外思想的天空是自由的,沒有自由的天空思想就會窒息,就不會產生新的思想。中國傳統社會幾千年文化思想深受皇權暴力脅迫與文化思想界的自我禁錮,致使社會思想窒息是最好的例証。自由的思想環境是一切新思想產生最根本的基礎,沒有自由思想就不會有新思想的產生,沒有新思想的產生,所謂中國夢與中華民族的復興就是無本之木,將失去方向,失去依托。將中華民族復興之夢寄托於傳統文化,或儒家思想學說是緣木求魚,痴人說夢,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特別是儒家學說未能引領中國走向工業化,也不可能引領走入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中國夢與中華民族的復興也應該是思想的振興,思想的振興猶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嶄新的生命,而不受限制的自由思想與思想自由是思想振興的根本。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中国道路杂思路 11.1 第十一章 未來中國的三種可能發展(1)

中国道路杂思路 12.7 第十二章 理想中國(7)

中国道路杂思路 12.5 第十二章 理想中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