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杂思录 3.1 第三章 意識形態與批判(1)
第三章 意識形態與批判 宗教與意識形態都是特定的社會物質生產與社會文化的產物,既是時代與社會的進步,又具有特定的社會與時代的局限,同樣不論自由主義,自由民主意識形態,還是馬克思主義都有時代的局限性。生命為追求最大利益而組成群體與社會,所有社會文化現象,包括宗教與意識形態思想也最終以利益為依歸,利益同樣是意識形態價值的基礎與本質。對生命的物質本質而言,隻有普世的利益,沒有普世的價值。 3.1 意識形態 人類思想意識的進化 人類生命的進化造就發達的大腦與復雜的思想意識,追求最高利益使人類組成群體與社會,隨之產生秩序與社會文化,秩序與文化的產生使人類的物質生命不再僅僅以物質利益為基礎,社會文化與其相輔相成的思想意識也成為人類物質生命的依托,這是隻有人類生命才具有的除物質依托之外的精神依托。精神依托使人類完成由物質人到精神人的轉變,不僅追求物質的利益也追求精神的利益,生命的最終精神利益與價值即是生命的自我認知與社會認知,對生命的認知鑄就人類的社會性,也是所謂最后的人的精神意識基礎。思想意識是精神依托或精神利益與價值的基礎,意識形態是人類思想意識條理化系統化與社會化的思想意識理論。 人類思想意識大致走過巫術文化,宗教,含多神教一神教,以及意識形態等各種不同歷史時期,意識形態的產生是人類思想意識進步進化的成果。隨著人類大腦的進化,人們可以進行復雜抽象的思維,由此而帶來的社會秩序的演化,以及精神思想文化的產生。人類對環境事物的認識,逐步由簡單到復雜,從片面的,割裂的,外在的,實體的,不連續的認知,進入到全面的,關聯的,內在的,抽象的,規律性認知。這些規律性認知帶來思想意識的系統化,以及系統化的思想意識知識的不斷累積,從而產生精神與價值認知,這些精神與價值認知與社會文化技術相輔相成,也引來社會文化與思想的變革。思想意識的系統化與理論化進而成為凝聚社會的共同認知或社會群體共同認知,從而形成社會文化思想的意識形態,進而成為社會共同價值觀與驅動社會演化的驅動力。 意識形態是一種思想體系,主要包含對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階層,族群等普遍現象的認知,以及由此為基礎的價值觀,物質與精神價值,並由此延申對社會未來發展方向與理想的追求。意識形態的表現往往是精神的,然而其本質同樣以生命本質為基礎,追求社會與個體的最大利益。意識形態含有三個基本要素,以社會物質認知為基礎的物質價值與精神...